如果婆媳都能換位思考 那就很難吵架了

到香港出差前向同事交代工作事宜,有個年輕同事悶悶不樂,偏又有比較重要的工作要交給她負責(zé),不是非常放心,所以問她是不是遇到什么影響情緒的事情了,猶豫片刻她說過年沒過好,心里的疙瘩到現(xiàn)在還沒解開,跟丈夫之間的摩擦也沒能化解。原來春節(jié)期間她和從老家過來一起過年的婆婆發(fā)生了矛盾,而且因此影響到了她和丈夫之間的關(guān)系。

這位同事的丈夫我曾見過,年輕有為,而且特別勤快,工作做得不錯,家務(wù)活也不回避,而且能燒一手好菜。今年過年的時候因為沒時間回老家,所以早早將母親接過來和他們一起在北京過年,沒想到一年難得見一次的婆媳之間居然發(fā)生了矛盾。

事情的起因非常簡單,過年之前這位同事的丈夫忙著張羅年貨,除夕那天早早就開始收拾飯菜準備一家人好好吃一頓豐盛的大餐,只是在他忙活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在忙,妻子沒幫忙,常年跟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岳父母也沒添把手。他一個人精心準備了一桌飯菜,大年夜一家人過得很開心。酒足飯飽,岳父母和妻子去看晚會了,他一個人又忙著收拾殘局刷鍋洗碗,母親再也看不下去了,朝媳婦嘟囔了幾句,說自己生的兒子沒想到變成了給別人一家子做飯刷鍋的老媽子。我這位同事也是年輕心性,當(dāng)時就頂了兩句嘴,一來一去婆媳倆居然大吵起來,搞得一家人都挺尷尬,年也沒過好。

丈夫家在母親和妻子之間左右為難,而我這位同事在這樣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偏又問了個非常不合時宜的問題:“如果我和你媽中間你只能要一個,你選誰?”

這其實是個根本不該問出口的問題,即使在沒有發(fā)生矛盾的情況下也不該問如此不可理喻且不仁道的問題,媽和老婆到底要哪個?這根本就不是單項選擇題,偏偏要當(dāng)成單選題來做,而且逼著人家選,自然就會讓本來不大的矛盾變成熊熊烈火。

有個問題與這位同事的問題如出一轍,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和你媽落水了你先救誰?恐怕很多女人都問過這個問題,很多男人也都遇到過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根本就是個沒有道理的問題,當(dāng)這個問題橫亙在兩個人之間的時候,原本沒人落水,卻又比倆人落水難纏得多。所以如果想讓生活平靜些,如果稍微有點智商,恐怕絕不會問這個問題,因為它真的不但殘忍而且非常愚蠢。

婆媳是兩個本該和諧卻對立的群體,這種對立由來已久,估計未來還會繼續(xù)對立下去。兩個女人圍繞著一個男人,一個生他養(yǎng)他,一個愛他靠他,都想為他好,卻往往把他推向矛盾的風(fēng)頭浪尖。應(yīng)該說,婆媳對立是中國的一種文化,若非如此,熒幕上婆媳關(guān)系的家庭劇為何經(jīng)久不息?若非如此,當(dāng)一個結(jié)了婚的女人想要朝丈夫問一個愚蠢問題的時候,為什么往往要把他的母親拉下水?我相信很少有女人會問丈夫如果我和你爸落水了你先救哪個?無論是文化也好,傳統(tǒng)也罷,事實上當(dāng)婆婆和媳婦成為一個人的時候,也就站到了一條河的兩條岸邊,而作為兒子和丈夫的他,就是河里的那條船,不是在這邊靠岸,就得在那邊靠岸,兩個岸都希望接納他,卻又讓他進退維谷。

其實不唯獨中國有婆媳矛盾,外國人同樣會有,只不過文化背景和傳統(tǒng)習(xí)慣不一樣,婆媳之間面臨的問題表面上也不一樣。外國人成家之后更多地圍繞著自己的家庭轉(zhuǎn),中國的母親卻不愿意對兒子撒手不管,即使他已經(jīng)七老八十。佛洛依德認為每個母親潛意識里都把媳婦當(dāng)成仇敵,如果推而廣之,那些與婆婆截然對立的媳婦又何嘗不是在潛意識里將婆婆看成冥頑不靈的對手呢?很多女人都是這樣,年輕的時候與婆婆周旋,年老之后用半輩子學(xué)來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與媳婦周旋,于是就有了夾纏不清的婆媳關(guān)系,如果站在局外看這場大戰(zhàn),根本就是兩個女人在搶一個男人,一個要兒子,一個要老公,我不想丟,你不愿讓,于是硝煙彌漫。

婆媳關(guān)系本來是一家人之間的內(nèi)部矛盾,而且無論怎么爭怎么鬧,出發(fā)點都是為了他們爭奪的這個男人好,所以按理說應(yīng)該很容易達成妥協(xié),但因為有了中國的文化和習(xí)慣,于是婆媳之間如果不能和睦相處,就一定會橫刀立馬,于是就有了刁蠻婆婆,也有了兇悍媳婦,爭來奪去不見得能分勝負,但兩個人都輸?shù)袅溯p松快樂,而且也輸?shù)袅嗽趧e人眼里的形象。

其實婆媳之間無論有多大的矛盾,根本就算不得矛盾,因為出發(fā)點是相同的,他們愛的人也是共同的,與其橫眉冷對最終兩個人都怨氣纏身,不如各自退一步,營造最能讓那個男人覺得幸福的生活氛圍。婆媳大戰(zhàn)看上去不是婆婆受了委屈就是媳婦遭了罪,但其實最可憐的恰恰是她們爭奪的那條船。兩個女人都想讓他靠自己更近,結(jié)果到了后來倆人只顧著明爭暗斗卻恰恰顧不得那個在一旁不知道幫誰的人了。

我覺得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如果能有個換位思考的覺悟,假如自己變成了那個被當(dāng)做夾心餅干的他,一邊是兩鬢斑白的媽媽,一邊是耳鬢廝磨的妻子,非要他在兩個女人之間做出個非你即我的抉擇,對他來說是件多么殘忍的事情!

世上的事兒就是那么奇怪,歌里面唱道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但婆婆和媳婦稍不留神就會女人為難女人,正如早市上買菜的家庭主婦和起早貪黑買菜的大姐為幾分錢爭得面紅耳赤,都是窮人,卻又免不了相互為難,不為別的,只因為你有你的難處,我有我的苦衷,誰也不愿意退讓一步,卻又誰也離不開誰——做飯的主婦總要買菜,賣菜的大姐總要養(yǎng)家。

如果這點事兒能想明白,其實婆媳之間就不會有那么多矛盾,只不過世上很多事情本來非常簡單也非常容易想明白,只是誰都想讓別人去明白了之后來遷就自己,所以一來二去很多明白的事也就變得不明白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dāng)前頁

關(guān)注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